“春节后工地开工在即,急需各种工种的建筑工人,但前来找活的农民工并不多。”3月5日,在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现场人才招聘会现场,王先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。 与建筑行业类似,服务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需求。“我们现在特别缺工,尤其需要前台人员和酒店餐饮服务人员。”北京昌平区一家酒店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,他从春节假期过后一直在招工,但效果不理想。“酒店地址距离区人才市场很近,线上招聘之余我也会过来看看。”上述人力资源经理表示。 另一连锁美容院的招聘人员也对记者表示,美容美发行业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,店内一直呈缺工状态。尤其是年后,有不少人员离职并重新求职,再加上今年计划开设几家分店,现在正急需用人。 “我想找一份保洁员的工作,其实这份工作不难找,有好多机构都在这里招聘,可以说比找工作的人都多。但即使是这样,我也一直没成功。”今年56岁的孟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,因为劳务市场中现场招聘的大多非用工单位,多是中间机构代招。“几点上班、几点下班、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全部达成共识不容易,用人单位也对我们有不少技能上的要求,但我本身并没掌握很多技能。所以经常是每天都接打好多通电话,但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。” 农民工求职者不再局限于线下招聘。“以前找工作,要么是熟人介绍,要么是去劳务市场,有时也会到工地询问。现在周围的人或通过网络招聘,或加入一些招工微信群。”在招聘现场一位农民工对记者表示,自己已通过网络找到了工作,这次来只是为了解行情。“对我们而言,也可以‘货比三家’,反向挑选老板了。” 对于节后招工难的现实情况,在今年2月2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,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答记者问时表示,目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,一个重要原因是岗位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不匹配。 “我国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已有多年,一方面很多基础性岗位招不到人,另一方面,就业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,错配情况较为严重。2021年,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。”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、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。 汪张明认为,破解结构性矛盾,要在“二引导”“一调整”上下足功夫。首先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,从低端到高端转型,以高端岗位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就业者。其次,要引导低技能劳动者提升劳动技能以适应新要求,更好地体面就业。“一调整”是指加速推进产教融合力度,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,加大职业指导力度,引导求职者做职业定位,匹配到合适的岗位,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,最大限度化解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。 “目前,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实践性经验的技术型工种。尤其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东南部地区,对技术型工种需求量的缺口特别大。但事实上,目前许多高校、中专院校培养的学生,真正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较少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,各级院校应在学科设置上下功夫,增加对学生专业性、实操性的培养,打造更多技术型人才。